前几天看了科幻片【降临】,它是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的电影版。这小说获奖不少,所以我就网上找了本先看看,结果,没有看完,感觉写得很枯燥,并且中间老是插入回忆式的和主人公女儿的对话,感觉老是被打断的感觉。
跟着看电影,居然,还是没看懂。。。
网上查了一下关于故事情节的解释,比如为啥主人公会预测未来,网上的解释一般是说外星人的文字是个圈圈,无所谓方向,时间也就对他们无所谓方向,所以可以过去未来地观察到。听起来蛮像回事。但是还有不少疑问,于是把原著再拿来看,这回看完了,才发现,原著和电影差别如此之大。这里就细说一下吧。
关于外星人的飞船: 电影里的外星人飞船很酷,并且用了很多镜头来展现内部不同的重力空间的高科技。但是小说里,没有飞船。。。是的,小说里外星人并没有派飞船过来,只是说放了130面象显示器一样的东西在地球上和地球人联系。
关于外星人(七爪怪): 电影里的外星人很高大,桶装,没有看到明显的眼睛,会用爪子喷出雾气形成文字。但是小说里,七爪怪是有7只眼睛的,并且没有拿爪子喷雾气的能力。
关于外星人说话和文字: 电影里外星人基本不怎么发声音,主要是文字和人类交流。但是小说里,外星人也要说话,主人公把他们的交流方式分为A和B,A是声音,B是文字,并且发现他们这两个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这个和我们是不同的。所以这也就解释了外星人之间交流并不是靠心灵感应或者两个人互相拿爪子喷来喷去的交流的,人家是可以说话的。
关于外星人的对未来预测的能力: 电影里外星人预测到3000年后他们会有麻烦,所以跑到地球来给地球预测未来的能力。女主人公学会了他们的文字,也就悟到了预测未来的能力。这个能多少有点玄,画个圈就能预测未来,并且完全是靠悟性来实现,不太合乎常理。小说里也没有特别说得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强调了外星人对时间理解不是人类那种单一的线性的,只是我不理解不是线性的时间理解能力,为什么就可以预测未来?如果这样的话,电脑都是并行工作时序的,也未必说电脑可以预测未来。所以小说里专门提到了个费马最小时间定律:光在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所走的路径一定是时间最短的。 根据这个定律,产生了光的折射定律。这个定律让人有点费脑的是:光在选择从A到B的路径的时候,仿佛是预先把所有的路径遍历了一遍,然后选择了最快的那条。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的感觉,好像光先跑到未来,把各个组合测试了一遍,然后回到现在,走了那条最快的路线。 至于这个定律和电影里外星人预测未来的能力怎么结合的,我看书不仔细,没有看明白,但是看起来这是唯一有点用科学道理去解释外星人预测未来能力的东西了,而不是电影里那样对个圈圈文字的悟道,就能预测未来。小说里,只有很少的篇幅提到了外星人的文字是个环状结构。
关于霸气的中国将军: 好莱坞的电影现在都要塞点中国元素进去,这样才好在中国市场卖得好些。只是这次引用的过于霸气了,我觉得这个倒是很科幻了。。。对不起,小说里根本没有什么中国要发起攻击这些,也没什么中国将军,更没女主人公操着美国普通话和操着港台口音的中国将军打电话,并且在未来见面的情节。
关于女主人公的女儿: 电影里她像是病死的,小说里,描述她的死好像有两次,看起来像是登山出了事故而遇难的。
关于女主人公的老公: 电影里故弄玄虚,一直没有挑明女主人公和那个物理学家的关系,所以电影里最后才出了一个镜头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女儿在一起,然后才明白他们结婚了的。小时里,在研究外星人的过程中,很早就上床啦。
现在整个梳理一遍情节吧,让我分电影版和小说版:
电影版: 外星人开着飞船来了,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去研究,此时二人都是单身,嗯,演员显得老相了些,再加上老是插播和未来女儿的对话,所以容易混淆以为女主人公过去就有女儿。 研究外星人的圈圈字过程中,女主人公开始悟道,逐渐看到未来,看到未来女儿的出生成长,以及老公离她们而去,女儿病死。 最后和外星人单独交流,外星人告诉她掌握了“武器”,就是看到未来的能力,然后这时候中国准备开打,女主人公冒着被抓的危险给将军打电话,并且通过看到未来他们见面的场景,看到将军的电话号码,以及将军老婆临死的话。然后说服将军,停止进攻。 危机结束,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我明白为啥老公离开我了。男主人公很诧异:你已经结婚了? 二人走在一起,结束。
小说版: 外星人来了,地球上放了许多个显示器一样的东东,和大家交流。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去研究,此时二人都是单身。 研究外星人的交流过程中,女主人发现外星人的语言和文字并不关联,并且发现外星人对时间的理解不是线性的。而此时物理学家突破性的进展是发现外星人也知道费马的最小时间定律。 女主人公基本掌握了外星人的文字,并且思维方式也开始转为非线性,但是承认受从小就来的线性思维影响,很难完全转过来。 然后有一天,外星人突然毫无征兆地离开地球了,显示器全部空白。地球人集体蒙圈。 结束。
特别的理解:
电影里和小说里都反复穿插女主人公和女儿对话的过程,从下面的对白来看,女主人公因为看到了未来女儿病死,还仍然要生个小孩(小说和电影都有一句对白,男主人公问女主人公是否愿意造个小孩,女主人公都是答应的),注意,电影里特别显示的是,女主人公是知道女儿未来会早早地夭折,但是仍然答应了男主人公要生这个小孩,所以未来,男主人公就无法理解她为什么当时要这样做,所以离她而去。
但是小说里,并没有感觉象电影里这样和女儿的对话,是现在的时间里,看到的未来的情景,反而更像是为了体现外星人的思维:并行时空。不过也确实提到了女主人公看到未来女儿死去的情节,也还是暗示女主人公某种程度上掌握了看到未来的能力。也提到未来男主人公会离去。
那么这个电影最让人觉得有点心灵冲击的地方,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疑问:如果女主人公知道女儿未来会死,电影里是以某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而死,小说里以登山遇险而死,后者明显给出一个倾向,就是在可以预知未来的情况下,后者是可以比较容易地避免的,那么为什么女主人公没有采取行动来避免呢?电影里的行动就是不生这个女儿,这样也就没有后面的痛苦,她老公也就不会离她而去,小说里只要改变一下行程就可以轻易避免的。为什么,女主人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仍然继续呢?
小说里有比较明确的解释,其中之一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你能看到未来,并且提前改变现状来做些避免,那你看到的就不是真正的未来了。这样就形成了矛盾,所谓的悖论。
还有一大段文字这样描述的:
“七肢桶的观念既非我们所想像的自由,也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样受约束它们既不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也不是毫无能动性的机器人。七肢桶意识模式中最突出的一点不是它们的行动与未来事件相合,而在于它们的动机它们的动机、未来事件的目的,这两者是统一的。它们行动,使既定的末来成为现实,也使事件有了先后顺序。 自由并不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在先后顺序模式的意识中,它的的确确是真实的存在。在同步并举式的意识中,自由这种观念却没有多大意义,但同时也不存在“被迫”。两种意识不一样,仅此而已。这就好像在哈哈镜前,看不见照镜子的人,只能看到镜中形象。镜中出现的也许是个绝代佳人,也许是个鼻子上长着大瘤子的小丑,下巴长到胸口。两种形象都是合理的阐释,没有“对”“错”可言。但是,镜子中一次只有一个形象,你无法同时看到两个。 与此相类,预知未来又与我的自由意志产生了矛盾。正因为能够自由选择,所以我不可能预知未来。反过来说,如果我已经知道了未来,我便不可能反抗这个既定的命运,也不可能把我知道的未来告诉其他人——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反抗。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其实现实里,你我都有某种预测未来的能力,只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更多的还是选择了顺应或者视而不见。 举个例子:假设你知道你生个小孩,他迟早会受到现在各种现状的折磨,比如国内的教学体系,你还会生吗?也许你会说,我想法改善它来避免,比如选好学校,甚至出国。 那现在再问你,如果你知道这个小孩将来是确定要因为某种情况而死去的,你还会生他吗?
很多人不愿意养宠物,特别是那些养过的,一个理由就是这个。
PS:小说比较枯燥,看得比较快,有些理解可能未必正确。